科技品牌在核心产品发展成熟之後都爱横向发展,打造所谓的产品生态链。连名字都告诉你是专职 360 度相机的 Insta360,在模组式相机之後的新尝试是手机用的三轴稳定器 Insta360 Flow,是连相机镜头也没有的产品呢。
Insta360 Flow 主打简易操作、强大且长效的 AI 对像追踪以及展现个人风格,而且更内建三脚架、冷靴,是款一步到位的入门之选。是的,Insta360 也交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 159 美元定价,是显然来正面挑战 DJI Osmo Mobile 6 的价格段。
设计 / 手感
Nothing 的 Y2K 透明机殻潮流也影响过来,Insta360 Flow 的中段机殻也有一半是用了透明外殻当然实际裸露出来的电路板只有一小段,大多都是被装饰面板档住,不过这也足够抢眼。更妙的是 Insta360 还留了一个细缝,让使用者可以自行印刷小纸条放到机殻里面,来「个人化」这支稳定器,规格大概是 2cm x 7cm,但建议尾巴长度可以多留一点,便利日後把纸条拿出来。
做为稳定器,Insta360 Flow 摺叠时的形态只有一台 iPhone 般大,相当小巧且平整,很好收纳。这支主打简易操作的云台,开机只要扭动一下就可以展开,再来就是把预先安装好手机的磁吸夹子对准前端合体,即可使用。iOS 更有快速进入 app 的能力,单击通知就能跳转至拍摄介面。
手把部分非常短,单机使用会不太顺手,所以 Insta360 就早有准备一个矽胶外套来让使用者自行选用,主要补回人体工学设计的握感,以及物料本来的防滑性。可惜他们的人体工学设计仅考虑到食指扣下扳机的手感,小指仍然略感空虚,但这也是小巧设计的必要代价。
Insta360 Flow 手把顶部可以拉出 215 mm 的延长杆;底部更藏有乾坤,除了标准的三脚架螺丝孔之外,还可以拉出内建的三脚架,不需要像其他竞品一样分开携带。目前看起来是蛮紮实的,只是万一日後不幸有损坏就不利维修,所以内建式的设计也是双刃剑。回到上文的握感问题,三脚架拉出後也不太能够补足小指的握感,如果装上矽胶外套後的段差更是明显,有点可惜。
续航力方面,Insta360 Flow 内建能用 12 小时的 2,900mAh 电池,而且更有电源输出的 USB-C 埠可以为手机作应急充电之用。同时 Insta360 还设计了一颗补光灯配件,有三种亮度和色温,不意外就是透过这 USB-C 来取电,能在昏暗场景将就打个光。
说到配件,Insta360 在中段的透明机殻下方有个冷靴埠,可以安置无线麦克风的接收器,甚至是直接挂上枪型麦克风。会时常用到冷靴的话,也建议把小盖子先拿掉(用力一点就能拆除)。这样的设计是 DJI 所缺乏的,虽然他们的 DJI Mic 是直接把接收器挂在手机上,但市面上还有其他不同的选择,或是使用者要外挂其他配件呢?因此 Insta360 给个冷靴的做法是更具弹性的。
全域操作 SmartWheel
在 Insta360 Flow 的手把部有个圆形操作区,侧面是个左右扭动的操作环、带触控能力的黑色面板上有三颗实体键、中央再有一个摇杆,所以这是一组设计非常紧密的三重操作系统。操作环是兼作拍摄时画面缩放和相机的切换 – 持续的扭动就是缩放、快速扭到底再放手就会切换相机。Insta360 还取材 iPod 经典的 click wheel,在上面画半圆或是轻触左、右两边就能切换云台追踪模式,上面的 LED 灯会显示正在使用的模式;摇杆就是控制手机朝向的方向。
说到 Insta360 Flow 主打简易操作,在极速展开云台之外还有几个部分。首先的是 Insta360 app 在拍摄画面之外,就连 app 里的播放控制也交由 Flow 的触控面板来操作,更妙的是还懂得按影片方向来转动手机!所以大家在拍片之後就不需要把手机拆下来回看作品,一样是透过触控面板来选上一张、下一张、播放、暂停等。
云台模式中的「自动模式」会自动按照使用者的走动而增减手机跟随的敏感度,特别是在跑动时会减低灵敏感,避免画面意外跑掉。同时主体追踪也只需要扣动一下扳机即可,不需要特意用手指点击选取,减少画面抖动。拍摄时介面也会有各种提示,包括不同的拍摄范本、建议,都是让新手用家更能善用稳定器。
深度追踪 3.0
Insta360 Flow 在硬体上有不少规格与其他竞品重叠,要突围而出就是靠软体功能。他们强调有 AI 助力的最新一代深度追踪 3.0(Deep Tracking 3.0) 有多个长处,包括能在画面缩放以及慢动作拍摄时都能继续追踪主体、持续追踪人物、多角度辨识主体。
能够在人物长时间离开画面再回来後仍能继续追踪的「持续追踪」模式是最为实用,因为人物在拍摄时会有机会被障碍物遮挡,不一定能马上回到画面,甚至会有其他人乱入。小编试过在人物离开画面 10 秒以上,重新回来後都能马上辨识并追踪,不会跟着别人走。只是这个 AI 追踪功能有点太积极,会在人物被挡时转换至广角端来尝试重新找回目标,这有可能会造成剪辑时的一些麻烦。至於慢动作时继续追踪主体的能力,在主体有远、近距离变化,像是小毛孩任意跑动等情景时尤其实用,让出片率大大提高。
总结
Insta360 的首次跨界手机云台的成果算是不错,Flow 整体的操作性都叫人满意,而且使用体验更有不少是优於其他对手,甚至是具备独有功能。可惜的是 Flow 为求外观的小巧,犠牲了人体工学设计,随上配件的做法只能说是亡羊补牢。不过这也看到 Insta360 是决心要吸引入门级用家的定位,毕竟一般消费者的着眼点比较多在外观和操作性,握感的微妙差距还是次要吧。